理性派的礼物

前段时间读了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·达利欧的《原则》这本书,不得不说,这正是我一直想读的一本真实世界的游戏攻略,作者在书里分享了自己 40 多年的生活和工作原则,这些可执行的原则浓缩了他的智慧和哲学,作者认为,正是这些原则使他获得了今天的成就。

我一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一种以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,是它帮助我发现真相是什么,并据此如何行动。——瑞·达利欧

瑞·达利欧被称为「投资界的乔布斯」。他打算写两本书来分享自己的原则,第一本分享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原则,第二本则关注经济和投资领域。所以,目前出版的这本,准确的书名应该是《原则:生活和工作》,英文原版书名叫《Principles: Life and Work》。

瑞·达利欧

瑞·达利欧在我眼里绝对是个理性派实干家,他依靠原则和算法管理投资,也一样用它们管理公司和员工。他极度相信原则,并严格执行,他不但自己执行,而且要求公司里所有的员工都严格贯彻,公司在他眼里就像一个依照他的严密逻辑稳定运行的机器。

但他并不是一个独裁者或者「邪教头子」。他提倡人们保持理性和开放的心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,并且在工作当中保持极度的真实和透明。理性、开放、透明和「优秀想法至上」这些原则,在读完他的书之后,让人印象深刻。

达成目标的方法

作者在书中介绍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,就是「达成目标的五个步骤」。这五个步骤分别是:

  • 有明确的目标
  • 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,并且不容忍问题
  • 准确诊断问题,找到问题的根源
  • 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
  • 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,实现成果

这几个简单步骤中,其实蕴含了很多智慧,如果在真实世界中,这些步骤难以顺利地执行,那一定是缺少这些智慧。比如,设定目标的时候不应该想着自己如何实现,诊断问题的时候不要想着该如何解决,这些都会导致最终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。

找到自己的目标

我们在给自己设定目标的时候,常常会将它与欲望混淆。比如,我想减肥,同时我也特别想吃油腻的食物。这里的「减肥」就是目标,而「想吃油腻的食物」就是欲望。合理的目标是真正想要的东西,而欲望常常会阻止目标的实现。真实世界中识别目标和欲望往往比这个例子要复杂,目标常常隐藏在茫茫的欲望当中,需要用慧眼把它找出来。

关于设定目标,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是:不要把那些明知自己能实现的东西最为目标。因为那样的话,对自己要求就太低了。

认识问题

当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后,就有了前进的方向,这时候就得去发现那些阻碍我们达成目标的因素。这些因素往往来源于我们自身的弱点。那怎么发现它们呢?

达利欧说,人最大的弱点,就是主观行事。在我看来,「主观行事」这四个字说的就是「不理性」。达里奥把「主观行事」归因于两个障碍,一个是「自我」,一个是「盲点」,对于这两个障碍,我同样有自己的理解,「自我」就是不能理性客观地看待自己,「盲点」就是不能理性客观地看待外在环境。

一个人的「自我」这个特性,往往表现为无法接受自己的感情受到伤害,这种人在面对自己弱点的时候多少有点自卑。比如,有些人往往不能接受别人当面调侃自己的弱点,甚至自己私下里都会刻意避免去想。其实,认识到自己的弱点,并不意味这被打败,相反,这是克服它的第一步。让理性而不是自我占上风,这是客观看待自己的前提条件。

其次,只认识自我其实还不够,我们还需要消除自己的盲点,理性地认识认识客观世界。人和人之间看问题的角度大不相同,大家的思维方式也差异巨大,想要消除自己的盲点,就需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,而不是固执己见。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事物,总能看得更加清除全面。

消除了这两个障碍,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,不至于得出错误的判断的同时还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。

诊断问题

诊断就是要找到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,达里奥说,为此你必须区分症状和疾病本身。症状就好比一个人头疼,而疾病本身指的是这个人为什么头疼,可能是因为感冒了,也可能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。为了找到疾病本身,我们需要一层一层地去问题背后寻找。

把症状当成疾病本身是一个常常发生在很多人身上的错误,为此,我们同样需要保持开放和理性的心态,观察问题,发现背后的根本原因。

规划和执行方案

达里欧认为,草拟一个行动方案是必不可少的。这也是大多数理性派们做事的风格:制定完美的计划,然后严格执行。

很多书籍都会教人们如何规划自己的行动,然后执行。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,行动力完全被思想上的完美主义所裹挟。什么是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呢?就是凡事总想要做出完美的规划,然后再去按照规划严格执行。但其实完美的行动规划是不存在的,这样只会让我们成为行动上的矮子。

因此,我认为,理性派们更应该在方案规划上保持克制,把心思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行动力上。《自控力》这本书中就说过,计划本身如果花费太多时间,就不会行动了。因为很多人做完计划,感觉已经把这件事干完了,热情已经消耗完了,等真正执行的时候反而没有什么热情了。

决策的最佳模式

这本书中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叫作「创意择优」。什么是创意择优呢?这是一个在有效权衡不同人所提出观点的可信度的同时,还能让每个人都觉得过程明显公平的决策体系。

达里欧说:一个组织想要成功,不是看创始人有多牛,也不是看手上有多少资源,而是看这个企业能不能奉行创意择优的原则。

可见这一决策体系对达利欧思想原则的重要性。当然,要让这样的体系发挥它的作用,需要一些前提。

极度求真和极度透明

创意择优的第一步,是每个人都开诚布公地亮出观点。

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例子。又一次,达利欧本人要在一个例会讲话,会议本来打算是要讨论公司文化,但是达利欧的讲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讲交易策略上,最后有关公司文化的只讲了十分钟。会议结束后,他收到了一个参会员工的邮件,邮件内容是:

Ray,你今天在会上的表现,我给你的打分是 D-。之前我们已经说好了会议要讨论文化的事情,可是你显然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,所以你就讲交易策略,内容毫无新意,还讲了 62 分钟 —— 我都给你掐表了。你因为自己没准备好而浪费了大家的时间。

在达利欧的公司内部,已经直言不讳到了这个程度。不过,这样也有副作用:新来的人都受不了。这些人要么需要一个很长的磨合期,要么过不了多久就走了。

达利欧在书中引用了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鲍勃·基根的一句话:

人在公司其实在做两种工作:一种是他实际正在干的事儿,一种是她做给别人看、希望别人以为他正在做的事儿。

达利欧希望他所有的员工都只需要做第一种事儿,你不但不用在别人面前假装,该干什么就干什么,而且,也不需要猜别人在干什么。

可信度加权

大家都开诚布公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,然后,听谁的呢?让每个人都解释自己的观点,然后在讨论,这太浪费时间了。在桥水,每个人,在每个领域,都有一个「可信度」。谁的可信度高,就更倾向于听谁的。

那可信度怎么来呢?第一,如果一个人在当前讨论问题的领域有至少三次成功的经验,那他的可信度就更高。第二,如果这个人能围绕自己的观点,阐述其中的逻辑和因果,那就更好了。

根据每个人的观点和可信度加权进行统计,就能得出最优的结果。

总结

其实读这本书,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收获,就是学会怎样制定自己的原则,关于这个,之后再单独写吧。

这本书的结构极其清晰,其实就是一个填充了丰富内容的大纲,或者说是一个条理的思维导图,以至于它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来用,就是我开头说的「真实世界的游戏攻略」,当遇到一件类似的事情,迷茫或不知所措的时候,可以拿出来看一看。

对我——一个死理性派——来说,这本书仿佛就是一件礼物,在我需要的时候被送到了我手里。